“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建是根、思政是魂、师德是本”—— 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始终以这一理念为准绳,全力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11月4日,学院成功举办“思政铸魂・师者匠心・课语争鸣”2025年度教师课程思政讲课大赛。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清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郭赞教授应邀担任评委并为大赛进行点评。大赛由学院副院长张晓书主持。

学院党委书记马金武在开场讲话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价值引领的高地。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光芒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筑牢思想根基。他强调,作为教师要将“匠心”精神体现在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每一次师生互动的真诚投入,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沉淀中。希望大家以工匠精神打磨课堂,追求教学的高质量与高水平。







比赛现场,徐静、宋建新、朱艳雯、索昊、史彩虹、赵莹等六位参赛教师结合不同课程特性,构建起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知识梳理”与“思政价值升华”的有机结合。

评委们从教学内容精准度、教学态度亲和力、教学方法创新性、课程思政融入自然度等维度进行综合打分。最终,索昊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巧妙的思政设计斩获一等奖。


赛后点评环节,李清主任提出“学生是主体”,应精准抓住教学活动的本质核心。教学不应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需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具体实施中,所有课程设计、环节推进与互动安排,都应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需求与成长目标展开,最终服务于学生知识吸收、能力培养与思维提升的综合学习效果。同时,聚焦教学基本功,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课堂,从“教学基本功夯实”与“课堂设计优化”两大专业维度展开分析。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建议,助力教师们将专业能力更好地转化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实践。

郭赞院长围绕“课程思政”建设指出,必须清晰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差异,避免将二者混淆。她提出,课程思政的核心实施路径在于“融入”而非“植入”,教师应结合食品与葡萄酒领域的专业特点,以柔性滴灌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自然、巧妙地融入知识点讲解中。她指出,教师的课程设计要建立思维导图,需做好教学的闭环设计,要讲求“元素适配性”,避免“为思政而思政”。

学院院长高慧媛在总结讲话中对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及获奖教师表示祝贺,肯定全体参赛教师在课程思政探索中的积极实践。她围绕“教学细节优化”与“课程特色提炼”等提出具体建议,鼓励全体教师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深耕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育人水平,共同推动食品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本次“思政铸魂·师者匠心·课语争鸣”教师课程思政讲课大赛,是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匠心育人”的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力争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知识传授的课堂、价值引领的阵地、能力培养的平台”,努力培养更多“懂专业、有担当、讲诚信、有情怀”的高素质人才。